一、野柳神明淨港文化祭
元宵野柳神明淨港活動已經有100多年歷史,相傳是100年前野柳外海有300人罹難,當時保安宮供俸的神明顯靈來維護漁港,沒讓遺體流入港內,因此每年元宵節野柳居民都會舉行神明淨港慶典,目的在於去晦避邪,祈求一切平安,漁船能一帆風順滿載而歸。
耳聞已久的淨港活動,今年終於有機會親眼目睹,真是緊張刺激到不行,拍掄轎時,因為地上跟轎上滿是點燃的鞭炮,只能一手摀耳朵ㄧ手按快門連拍,怕鞭炮炸到眼睛,最後索性連眼睛都閉上了,由此可知,拍這種民俗活動,能不能拍到好東西,實在是運氣成分居多。
這次行程,腳架跟背包都放車上,全程只背2機 ( 5D + 30D ) 2鏡 ( 16~35 + 28~105 ),機動性很夠(不過我掉了28~105的遮光罩,因為人太擠了),一整天下來,雖然還是累,少了背包腳架的確輕鬆不少。
1.活動開始
2.等待起駕
3.好燙啊!
4.哎喲喂呀
5.神明與我同在
6.瀟灑走一回
7.淨海巡洋
8.滿載而歸
9.淨港印象(我們到達對岸時剛好跳完最後一個神轎,所以...)
10.驅邪儀式
11.過火(追蹤不成,只好改用凍結)
12.神明有保佑
二、平溪國際天燈節
相傳天燈的施放傳統始於清朝道光年間,大陸安溪移民陸續到達臺北平溪一帶開墾,當時山區時有盜匪騷擾民眾,平溪鄉民往山中避難,直到危機解除,留守在村中的壯丁以施放天燈為信號,通知躲在山中的村民返家。天燈又稱孔明燈,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,作為軍事通信之用。另一種說法則因其外型像孔明畫像的帽子而得名。
第一次去平溪拍天燈時,當百來個天燈同時冉冉升起,大家一致仰頭雙手合什祝禱時,覺得好感動!!再一次前往,同樣的景物,雖然是不一樣的同伴,但是感動依舊...其實,偶而去參加ㄧ下類似的節慶,即使必須忍受車塞車人擠人,應該還是值得的。
1.歡慶元宵
2.老夫子與大蕃薯(大蕃薯在背面啦!)
3.點燃ㄧ盞希望
4.希望天燈

5.祈福(5滴沒有內置閃光燈啦...)
